第419期:《三峡大学报》

实践领略真知 关爱传递温暖

——2017年三峡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侧记


   期次:第419期      查看:29   













  编者按

    在已经过去的暑假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面庞,如你我一般,皆是青年,但是他们却用行动展现了他们是精神的巨人。关爱如风,送入屠苏,他们深入大山,用知识为孩子们带去成长,拂来馨香;科技如炬,点亮生活,他们走访调查,用技术让社会秩序井然,便民利民;文化如墨,勾勒形色,他们宣扬传统,用艺术让思想丰富多彩,品格升华。生活如刀,人如玉胚,只有在一次次地雕琢中,玉才能圆润剔透,焕发光彩。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逐渐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优秀品格,培养了无私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同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了认知。明艳的花总是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本期校报特选取三峡大学校团委评选的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前5名进行成果展示,以期更多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到实践中去领略真知、实现价值。


共享单车进校园 优化管理是关键


    2017年上半年,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在三峡大学的校园。虽为师生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僵尸车”、单车乱停乱放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了新的校园安全隐患。以“青春喜迎十九大,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着眼于共享经济进入校园的新态势,选择了“共享单车”这一共享经济热点话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校园内及学校周边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
  发放问卷调查,倾听一线声音。炎炎的夏日里,队员们头顶酷热、兵分两路,分别在校园内及学校周边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共享单车用户的使用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队员们还对各品牌共享单车负责人、校园保卫处以及交警大队进行了采访。队员们根据采访调查结果,绘制出了关于不同种类共享单车停放区域汇总的校园地图,虽然对PS技术并不熟悉,但队员们潜心学习,依然克服困难,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除此之外,队员们还细心地标记出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的区域,最终通过查阅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整理出共享单车隐患应对办法。
  依托数学建模技术,优化解决实际问题。三峡大学理学院数学建模团队,凭借多年的数学建模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为此次最优化问题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建模团队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反复设计推算,将现实问题转化成相对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建模以及动态规划的模型、求解、应用,从而得到最优化的方法,找到共享单车的最优分布,为化解“僵尸车”及乱停乱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宜昌各品牌共享单车管理中心和全校师生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

  此次社会实践的预期结果就是创建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不仅如此,活动也增强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大学生以后能够更好对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了基础,最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郭婷婷)


乡村夏令营 共筑中国梦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响应扶贫攻坚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文学与传媒学院莲蓬成长社在宜昌市五峰县涨水坪小学和恩施市建始县山泉民族幼儿园开展了为期3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寓教于乐,用爱呵护成长。莲蓬的夏令营不单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还让他们在各种趣味活动中成长。比如开展趣味运动会,把单纯的体育竞技转换成了竞技加游戏的形式,多了一份趣味和童真;开展绘本故事圈,利用绘本这一独特的吸引力,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的绘画艺术恰到好处地呈现给孩子们;开展预防地震的安全演练,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在面对自然灾害危险时能保护自己。形式多样的互动,让孩子们既学得快乐,又玩得开心。
  深入调研,用心解决问题。莲蓬团队还以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生活学习为中心展开调研。志愿者们针对乡村儿童教育生活现状进行家访和问卷调查,形成相关调查报告和系列论文。志愿者们将自己的调研结果整理成一本关于“1707”乡村夏令营活动的小册子,让自己的实践成果得到升华。
  一位接受了家访的小学生家长在反馈单中留下了令人动容的话:“这是一群有爱心、有担当的大学生,在孩子们中间,他们的活力与热情让我们深受感染。”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让乡村的孩子们过上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暑假,而且让自己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他们的乡村调研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儿童的现状,而且还使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使命。 

(胡鹏)

历时一月支教 带去一抹阳光


    2017年5月初,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面向全院公开招募“一抹阳光”暑期社会实践队员,通过层层面试,选拔出19名优秀队员,于7月11日出发前往宜昌市远安县支教。外国语学院“一抹阳光”大学生义务支教团与远安县“阳光家园”建立了长期对接机制,致力于农村留守儿童暑期陪护及教育问题和当地相关特色产业的研究。
  文以传教,化以伏案。今年,“一抹阳光”团队以“树立和坚持文化自信”为主题,开设了传统陶艺文化、棋王争霸、国学等一系列课程,让孩子们在参与这些课程的同时收获文化的滋养,培养文化自信。除此之外,各支教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还创设了各种特色课程,如蔡家沟的军体拳、东庄坪的辩论赛、洪家村的水墨画、石桥坪村的手语表演等。每一个支教点志愿者都倾尽全力传递给孩子们知识、信念和希望,让他们可以放眼外面的世界,拥有远大的梦想。
  情系学生,暖心家访。各支教点志愿者为了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周末会去学生家做家访。通过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提供帮助。支教团的每位志愿者每天都坚持写个人日记,记录并回味活动带给他们的每一次感动,每一份收获。
  为期一月的支教活动圆满结束后,“一抹阳光”支教团的成员们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体会,指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支教之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支教团的日记中,一位队员深情地写道:“支教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在支教的过程中用心感受着生命有关分享、关怀、求知的感动与真谛,这将会是我这一生的财富和美好回忆!” 

(蒋芷薇)

走进版画之乡 传承民间艺术


    艺术学院聚焦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组建了一支赴宜昌市夷陵区官庄村调研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夷陵版画团队。他们一方面,通过调查地方村民对夷陵版画的知晓度及传承现状,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动手实践,扩大夷陵版画影响力,增强和提高文化自信。
  深入调研版画之乡。宜昌夷陵区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其创作的版画题材大多来源于农村生活,鲜见宏大叙事的“史诗性”题材,版画作品更加淳朴生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考察论证,将宜昌夷陵区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之乡”。实践队通过走访调查了解了村民对版画的认知程度。一位村民讲述道,他们对于版画的理解程度只停留在审美层面,而没有对版画深层的了解。实践队同时在多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用数据分析大众对夷陵版画的了解程度。除此之外,他们通过与版画传承者高新章的对话,了解版画的艺术价值与存在意义。
  多渠道宣扬版画价值。在“715创意园”版画分基地,同学们用心感受版画制作的具体过程,与小朋友们一起制作版画并进行分享交流,为版画制作注入新鲜血液。此外,实践队还通过拍摄照片和视频进行网络推文,借助网络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夷陵版画,同时对夷陵版画进行有效的宣传。

  经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了新的思考。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夷陵版画的知名度,对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王静怡)


助力基层医疗 传播杏林温暖


    医学院“杏林春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3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导下,以“关注基层医疗,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奔赴宜昌市五峰县采花乡苦竹坪村,开展了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支13人的小团队以为村民义务测量血压、送药下乡、开设健康知识普及讲座、开展问卷调查、建立医疗数据卡等方式进行了一次丰富而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学以致用,为基层医疗助力。团队成员们走村入户,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村民义务测量血压及心音心率,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诊疗。他们对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等多发病、常见病进行筛查、诊治,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并借此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惠农政策。前来问诊的村民络绎不绝,对此次的诊疗服务给予了极高的肯定,队员们心里很骄傲。同学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村民带去最为贴切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践行到社会中。
  医者仁心,为贫困群众送暖。团队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必要的常备家庭药物,而且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他们还将下乡送药的健康帮扶工作与健康扶贫工作相结合,集中解决贫困群众,尤其是行动不便和老龄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以及贫困村民“买药贵”的难题,让贫苦老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杏林春暖”团队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医学技能得到提升,还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了他们的力量,服务群众,回馈社会。

(胡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