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期:《三峡大学报》

用新闻飞扬青春

——三峡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记者节侧记


   期次:第422期      查看:130   













编者按:
    聚焦时代风云,把握信息脉搏,他们无畏奋进,砥砺前行。群众给予他们厚望,真实等待他们发掘。他们是文字的传播者,是新闻的记录者,是事件的记述者。他们奔走在信息前沿,报道最新;他们挖掘社会,报道生活;他们探究人性,报道真实。他们就是,记者!巅峰论坛论巅峰,思想碰撞现火光。“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以事实为依据,以口舌为笔刃,各抒己见,慷慨陈词。观点在这里得到认可,内涵在这里得到升华,友谊在这里得到增进。他们毕生都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他们挚爱的事业!
  本版对三峡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记者节部分活动进行侧面报道,展现论坛精彩画面,歌颂记者高尚品质,鼓励怀揣“记者梦”的学子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记者节百花齐放

谁与争锋

郭婷婷


    11月18日,三峡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记者节”系列活动在校园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三峡大学大学生记者节不仅成为三峡大学大学生记者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准新闻人和新闻人之间、新闻业界与学界之间的交流平台,并逐渐成为我校大学生记者自我勉励与相互学习的盛会,是我校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
  当天上午,大学生记者节活动的“巅峰论坛”环节在求索报告厅举行。本届巅峰论坛邀请了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两位前辈——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张芹教授与有“宜昌微博达人”之称的陈学东老师共同主持论坛活动。在论坛上,他们分享与交流了各自从事媒体工作的经历,为校园媒体人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张芹教授以“好记者故事”为主题,为大家诠释了一个好记者应尽的新闻责任。她提到:“一个好记者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思想者、发现者、研究者。新闻记者在新闻宣传中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张芹教授还与我们分享了她对于当下的时事热点新闻 “刘鑫江歌案”的一些看法。她对《新京报》记者王志安在对待此案件时的理性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点明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即要用理性和客观为读者还原新闻真相,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媒体人因言论情绪化而导致新闻事实陷入歪曲的境地。她还强调:“新闻记者及媒体应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要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应尽可能地保证新闻事实的真实与客观。”张芹教授希望各位校园记者要谨记自己的宣传责任,认真报道,理性发声,成为校园的形象大使。白岩松曾在自己的散文随笔集《行走在爱与恨之间》里写道:“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作为一个媒体人,在世间行走、思考的的过程中,需要用平实、客观的笔触将一个真实的世界呈现在读者眼前。新闻绝非是情绪之作和轻描淡写,张芹教授启发我们要去深入采访,带着思考去谛听,带着问题去交谈,力图从自己的近距离观察之中,剖析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更多的问题。
  而陈学东老师则为我们展示了他发布在自己微博平台上的一些原创新闻,他从自身经验出发,向我们传授大学生如何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新媒体。他强调:“各位校园记者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鼓励各位校园记者拿起自己的手机,随时记录身边的故事。”这是一个自由发声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来,是陈学东老师所大力提倡的事。
  报告结束后,现场同学就自己的疑问与两位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此次论坛对校园媒体建设、校园宣传工作及校园记者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本次大学生记者节系列活动中的“十佳评选”也在校园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根据参赛人员、参赛组织与参赛作品情况,主办方将评选出2017年度“三峡大学十佳校园记者”“三峡大学十佳校园媒体”“三峡大学十佳新闻作品”,以表彰优秀先进个人、优秀校园媒体以及优秀新闻作品,从而增强广大校园媒体参与者的积极性。众多校园媒体组织与媒体人纷纷报名参加了记者节“十佳”评选活动,排名计分规则由微信投票与现场答辩两部分组成。在“十佳”评选的个人答辩环节,许多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大学期间参与校园媒体工作中的心路历程,现场气氛热烈且充满了青春的朝气,这是一场属于年轻人的媒体盛会。有两位因参加三峡大学菁英训练营素质拓展活动而不能来到现场答辩的女同学,她们虽远在襄阳却依然认真负责地用现场连线视频的方式完成了答辩,热情与敬业的态度令人感动。听着台上各位记者的答辩,坐在观众席的陈淼同学感慨道:“在校园媒体工作的经历,是神奇而微妙的,无论你的初衷是什么,哪怕你原本并不想成为一个媒体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都会渐渐地以你作为一个媒体人而骄傲,你会选择留下来,为了捍卫‘无冕之王’的桂冠而奋斗。”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陆亚松同学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很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与我们分享道:“我原本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太会表达自我,而在三峡大学学生会、三峡大学网络电视台等组织从事校园媒体工作的经历使我的内心更加丰盈。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说太多的话,用媒体来传达自己的想法,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去创造,去改变,用一个媒体人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
  对于青涩的校园媒体人而言,记者节是一个兼具仪式感与周期性的“热点时刻”,大家相约在一处,或是追溯新闻人的历史,或是讲述作为媒体人的经历,或是抒怀新闻理想。大家的目标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何运用媒体更好地发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记者是新闻界的朝阳,具有新闻理想和专业素养的当代大学生记者们都应该对新闻事业满怀热情,对职业始终充满敬畏,勇作时代的弄潮儿,讲好大学故事,传播青年声音。
  三峡大学记者节将继续努力,致力于培养青年学子们坚持新闻理想、恪守职业道德的素养,鼓励他们为年轻的灵魂发声、为时代的进步鼓呼,在竞争与创新中书写人生华章。

 


新媒体时代下

校园媒体发展该何去何从

王静怡


    如今的中国已经毫无疑问地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变革使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被动获取变为主动索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逐渐走向衰落,。对于新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受益者来说,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身影已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大量运用。校园媒体也是社会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媒体的受众多是熟练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传统校园媒体该如何转型?
  校园媒体应该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壁垒,使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把纸质媒体、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采取新媒体如微信推送等手段快速向学生传达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最新发生的、与学生切身相关的事情;与此同时,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择取其中形成巨大舆论的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对于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还可采取录制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报道,让学生受众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与图片的报道形式,而是有更多元化的选择。从而实现校园媒体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的蜕变升级,并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将团委机关报《益友报》转型为线上平台,坚持“关注校园事,相伴交大人”的宗旨,《益友报》逐渐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同学每天在移动互联网阅读中的亲切益友。
  校园媒体应该打破只报道校园生活的局限,使校园媒体与外界媒体接轨。在新媒体时代下,虽然报道方式和渠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评判一个媒体发展的好坏还是要看媒体报道内容的质量到底怎样。校园媒体的报道内容不能仅仅被“校园”这个主题所限制,要采用以校园生活为主、社会热点为辅的内容报道模式,使学生的眼界不仅关注到校园生活,更开拓到社会热点上,发散思维,使更多的思想发生碰撞,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武汉大学《新视点》报的报道《一座城市和三个人的秋天》,以学生能够驾驭的角度,通过三个人的普通故事,切入香港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激烈躁动,反映了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深刻反省与探讨。北京师范大学的《励耘报》对当今网络社交平台的抢红包热潮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剖析,发人深省。校园生活对学生来说或许只是身边发生的“鸡毛蒜皮”,过度报道只会让学生感到“累觉不爱”,造成审美疲劳,而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则会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领悟到一些生活的经验与哲理。但在报道社会热点的内容和数量上也要把握好分寸,毕竟校园生活才是校园媒体的主打核心。除此之外,校园媒体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评论功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报道内容的看法,了解学生受众真正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为学生发声。与此同时,校园媒体在发声的过程中也应承担起引导舆论的作用,在弘扬主旋律的基调下充分发挥学生记者的主观能动性。
  如今各大校园媒体都在尝试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许多学生创办的自媒体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出现正说明了新的时代潮流下传播方式的改变是必然的。作为校园媒体的工作者,要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新媒体时代下,校园媒体只有做到让内容说话、让创意出彩,才能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创造新闻价值,提高自身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