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期:《三峡大学报》

别让“奖”“金”成为自己的束缚


   期次:第440期   作者:李晨曦   查看:87   



  近日来各类奖学金的评选尘埃落定,各学院官网公布了获奖学生名单,奖励金额也正陆陆续续地飞入获奖学生的银行账户中,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其中不乏对学神学霸的敬佩赞叹之声,也夹杂着“他怎么也能获奖?”的疑惑质疑声。虽说存在着部分学生对于奖学金评选机制认识不全面的情况,但众人心中各有一把标尺,会对少数出现在文件上的人名心有不服。
  众所周知,奖学金评选的第一步——学生的综合测评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每个学生自己整理资料清算分数到班级审查小组一一核实,再到班级互查,老师检查,虽说严格,但人非机器,难免会有疏漏。这不禁引人深思:奖学金的设立到底有什么意义?学生应该怎样看待奖学金?又应怎样使用奖学金?
  2015年12月,苏州大学校级奖学金改革引发全网热议。其改革措施为校级奖学金涉及奖励均不再设立奖励金额,仅颁发荣誉证书和象征性的一元人民币奖励。取消的这部分奖学金总额约有500万元,学校随后在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基金的账户上增加了500万元,同时也增加了500万元投入到本科生奖、助学金额上。近几年来,这样阔刀大斧的奖学金制度改革,除却苏州大学再未听闻。即便这样的改革放在现在看还是有些“大胆”,却让我们正视了这个问题——奖学金的设立到底有什么意义?
  诚如苏州大学展现给我们的一样,奖学金的设立用以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业,这种鼓励更多是精神上的。有如幼稚园里老师亲手做的一朵大红花,便是制作材料不到一毛钱,也足以让小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决心为了大红花继续努力。虽说大学生已经被划入“成年人”这一块儿,但本质上还是住在象牙塔里的孩子,嘴里说着“一元钱还不如不给呢”,却也眼馋着盖了公章的豪华版大红花。学校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大红花,奖学金顺理成章地设立了,政府、学校、企业也甘心自掏腰包让这朵大红花染上属于成年人的金钱的魅力,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经济底气。
  渴望收到大红花的学生,又该怎样看待奖学金呢?当然这并不是一笔可以用来让购物清单更新换代的心愿启动资金,而是象征荣誉的证书和金钱。而这最最重要的,让学生心甘情愿通宵复习,组队或单闯独斗参加一大串比赛,老老实实参加活动的“荣誉”二字,是这一系列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伴随着这一系列行为自动生成的。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很该印刷出来贴在门上,以让为评选奖学金整理材料忙昏了头的学生想起来,自己对于奖学金的渴望是怎么来的,“奖”“金”从来都不是学生的负担。即便盯着“奖”“金”努力上了,机缘巧合之下得了奖学金,被人问起“专业排名第几?”“专利申请了几个?”“论文发表了几篇?”“竞赛得了几等奖?”这类问题时哑口无言,又有何意义?当然,如若自己很是有底气,较之其他同学做了不少实事儿,怎么也不至于评不上奖学金,毕竟它的覆盖面实在是很广。
  凭着实力和运气评上了奖学金的学生,怎么使用这笔奖金会比较合适呢?人人天生就会花钱,但这笔象征着荣誉的奖金,最好还是离开得有意义一些为好。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有意义”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在笔者看来,可取度很高的方法有三:其一,送给养育自己的亲人,既分享了自己的喜悦,也让亲人意识到,他们对你的重要性。其二,充作自己的一笔教育投资,买下某个英语软件的VIP会员资格,每天读几篇质量甚佳的英语新闻,或是报个培训班,学习自己梦寐以求的技能。其三,充作自己的一笔原始投资资金。自然,没有相关敏锐嗅觉不要轻易尝试,不然这笔金钱会伴随着你的喜悦一同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