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期:《三峡大学报》

生物与制药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前身是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于2013年12月24日进行学科调整后更名。自学院成立以来,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三峡大学校内的试点改革学院之一,生物与制药学院决定从2014年1月开始,立足根本,保持现有优势,拓展新领域,进行全面改革。

改革:二次腾飞的助推器
———记生物与制药学院试点改革


   期次:第349期   作者:见习记者杜杨杨  冯鸣思  学通社记者许佳丽   查看:32   



学生实验


校院领导参观宜昌企业


陈发菊等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神龙架实习



  思路决定出路

    生物与制药学院在过去一直坚持“以学科为依托”的办学思路,在该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较快的发展中,学院也面临了不少问题。
  生物与制药学院是一所理工结合的学院,涵盖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三大传统学科,以及生态学、化学生物学、制药工程等新兴学科。
  但是,新的学科领域理科性质太强,与企业的协同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工科素养欠缺,专业人才就业范围狭窄。面对各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并不明显。而学院的内部治理结构,离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些问题的凸显,也促使学院探索到了另一种办学思路———“以行业为依托”。虽然学院拥有雄厚的基础,但是在服务行业方面略显薄弱。该办学思路的提出,为学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学院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针对行业需要,建立和引进相应的科研团队,真正做到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生物与制药学院院长陈芳清说:“办学思路的转变也是对学院的再定位。学院的改革就是在‘双服务’的办学导向下,围绕招生选拔与录取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师资管理制度和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
  其中,试点改革方案提出要从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工作转变为学科与服务并重,从基础研究为主转变为基础与应用并重,最终使学院以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学院。这样就为学科建设更好服务地方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实现学院与企业、社会的对接和融合。
  从“以学科为依托”到“以行业为依托”,生物与制药学院开始以市场导向、行业导向、社会导向为牵引,着力推动学院各方面的改革。
  

培养注重实践

    生物与制药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研究生考试方面,学院学生考研录取率连续9年位于学校第一。即便学院在人才培养这一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学院进一步明确了“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力形成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实行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推进试点学院改革指导意见中 “一制三化”的基础上,生物与制药学院也进行了创新。在整个本科教育阶段,实行“一生双师”的导师制、小班化的教学制度、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制,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方向。“一生双师”的导师制是指实施“成长导师”全程指导和“企业导师”或“学术导师”后期参与的共同培养制。同时,学院还与有关企业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定期特邀安琪酵母、人福药业等宜昌知名的地方化工制药企业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等兼职教师参与核心课程的讲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学院将对学生的总学分进行压缩,同时增加实验的比重,适当减少理论的比例。在采访中,很多学生都透露自己更青睐于实验,然而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也是不行的。胡凯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他在近期的实验课期末考试中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的重要性。考题是鸡蛋壳中碳酸钙的测定,由于在实验过程中,他忽视了稀盐酸的浓度,导致实验一开始就失败了。他说,这是因为理论知识不牢固,在实验操作中,也就忽视了对理论的运用。虽然增加了实验的比重,但是生物与制药学院并不会降低理论知识的地位,扩大实验的比重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的用处。
  

研究拓宽领域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科研水平是反映大学学科建设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对于学院来说,科研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学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试点学院改革中,生物与制药学院再次把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提到了首要位置。
  近年来,生物与制药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生物与生工、化学与化工基础学科领域;试点学院改革将生物医药定位为学院未来科研发展方向,昭示着学院向高、精、尖技术集成与创新领域迈进。生物技术中心陈发菊说:“学院的改革势必会给我们的科学研究带来积极的影响,它鼓励我们老师大胆革新、勇于实践、与国际接轨,锲入学院发展目标,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取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新成果、新技术。”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邓张双认为,随着“2011计划”的立项与建设,加强了学院与地方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使得学院新孵化的科技成果有了广阔的转化空间,真正地实现了科研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去年,学院与兴发化工集团签订了 《六氯环三磷腈技术开发》,与安琪酵母签订了《酵母浸出物内毒素检测方法和去除工艺的建立及无血清培养基产品的研发》,这些项目的签订,大大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
  在此次改革中,为进一步提高学院科研水平,加强科研环境建设,学院还设立科研创新团队。这将是学院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
  从化学与生命学院到生物与制药学院,从广而泛的 “以学科为依托”,转变为窄而专的“以行业为依托”。陈芳清院长把这次改革比作学院的“二次创业”,“再创业”的路途艰辛且漫长,他希望能实现学院的“二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