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期:《三峡大学报》

鼓声


   期次:第349期   作者:曾珍  文学与传媒学院   查看:48   





  “咚———咚———咚”,山谷中回荡着低沉而悠远的鼓声,惊起了一群在林中休憩的麻雀。乡人正拿着鼓槌一下一下敲打着鼓,老人们常说这只周身鲜红但已略显苍老的大鼓是只灵鼓,逝去的人只要听见鼓声,灵魂就能得到安息。一阵又一阵的鼓声不断从乡人手中发出,敲出了生者对亡者的悼念。
  我第一次见到大鼓是父亲的老师过世时,按照当地的习俗发丧。在漆黑的棺木旁边一名鼓手身着黑衣,有节奏地敲打着鼓面,鼓声高昂沉重,一下子沉到了我的心底。当时的我无法理解这些奇怪的习俗,唯有那鼓声像是穿透了我的心脏,让我为之一振,久久不能忘怀。
  在湘西,基本上每一个地区都有几个道长来主持一些神秘的活动,他们颇受尊敬。如果家里有人过世便请这些道士来做法事,依依呀呀的唱两到三天。在道士们众多的法器中,自然少不了一面周身鲜红的大鼓,这面大鼓一般都是由亡者家属从道士家里背到自己家,等一切安顿好了之后这面大鼓就被稳当地固定在棺木旁边,由道士带来的小童掌管。法事开始后,在一位年老道长的示意下掌鼓的小童便用力的敲打一下大鼓,大鼓顿时发出低沉而悠久的声音,现场的氛围顿时变得肃穆,随后诸如唢呐之类的乐器也开始奏响。
  老道士身着青色道袍,拿着笏,对着棺木开始用沙哑的声音“唱着怎么也听不清楚的经”。但在我的印象里,那些除了鼓以外的乐器虽是必不可少的,但总是让我感觉到聒噪。鼓声却不一样,每响一声都是那么圆润有力而又低沉,直抵灵魂最深处。鼓面震动得快时小童用手轻轻一擦,鼓声即刻停止,不留下一丝余声。在一场法事结束时,敲鼓的小童则更加用力的敲打鼓面,此刻的鼓声则更加洪亮,更加扣人心弦;每响一次都深深印刻在心底,更是震动了一方林木,惊得鸟兽作散。这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想:逝者的灵魂应该能安息了吧。
  故乡湘西的丧鼓是一首悲壮的歌,传达着每个家庭失去亲人的痛苦。
  在我客居异乡时,祖母来不及见我最后一面就离开了。父亲和我连夜赶回家乡,亲友们已经替祖母梳洗完毕,穿戴整齐。祖母安静的躺在那里,像是睡着了一样,神色安详。到了一定的时间点,祖母被移入漆黑的棺木中,停放在堂屋。请来的道士尽职的安排好了一切,在棺木旁边架起了沧桑的大鼓。法事开始时,掌管大鼓的小童用力的敲了一下大鼓。
  “咚———”一声沉重而悠长的鼓声传了出来,我的心顿时像要裂开一样疼。
  “咚———”第二声敲响了,从来没有听过那样响亮的鼓声,我已经忍不住浑身颤抖。
  “咚———咚咚———”鼓声过三后突然变得急促,扣人心弦,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如溃堤般流下。那一声声鼓声敲出了我心底的不舍,是心疼,是遗憾,是撕心裂肺的悲伤。现场的氛围肃穆而沉重,没有一个人来安慰我,那一刻我们都被鼓声给浸染了。
  在一阵阵的鼓声中,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祖母劳苦的一生,度过饥荒,走过文革,在多少个被批斗的日子里都坚持下来了,但最后依然是孤独的离开了,甚至没有来得及见我们最后一面。祖母最后的神情是安详的,我想她大概也是觉得可以休息了;鼓声悠扬,带着我的思念和悲伤,一直在山谷里面回荡,惊起飞鸟无数。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沉重的鼓声总是能敲击我心灵里面最脆弱的一面,现在总算有点明白了,原来这鼓声是一个人一生的回顾和总结,再多的坎坎坷坷,再多的不如意也在这鼓声中消逝了,留下的是生者的一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