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期:《三峡大学报》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期次:第443期   作者:柳艳青   查看:167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耳熟能详的歌,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被传唱至今。每年到3月5日“学雷锋日”,这首歌更是成了整个社会的主题曲。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雷锋的意义产生了质疑——当今社会真的还有必要学习雷锋吗?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质匮乏,百废待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很强。雷锋帮妇女背孩子,帮老人背包袱,帮丢票的乘客买票,这都为当时的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现如今,你去帮别人背孩子,别人会害怕你是拐卖儿童的;去帮老人背包袱,人家会担心你是不是小偷;帮乘客买票,别人会担心你是否另有所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做好事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扶老人”,随之出现的便是“扶老人反被讹”、“老人能不能扶”等字眼,甚至有网友一度要求国家立法保护扶摔倒老人等一系列见义勇为的人。这要求看似荒诞,但细想之下也似乎饱含着无奈。八九岁的小学生,扶起不慎摔倒的老人反被要求赔偿巨额费用,他不理解自己明明做了好事,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人们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一边教育孩子学习雷锋行善举,一边用行动告诉他们做好事的代价。于是,质疑声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雷锋精神似乎在人们的眼中变成了只会在书本之中出现的字眼。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雷锋精神不再被人重视,于是,有人说雷锋精神要被时代淘汰了。但这种精神真的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了吗?我想我们应该去找寻雷锋精神的最初含义。这种精神代表着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周恩来总理曾把雷锋精神高度的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种指引着人们不断向前的精神,我们又有怎样的理由将它摒弃。再者,就是因为社会上有着思想畸形的人,才更应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纵观雷锋短暂的一生,他始终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投入到工作、学习之中去。这种乐观向上、积极作为的人生姿态正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呢?
  弘扬雷锋精神,起模范带头作用。雷锋精神追求一种“知行合一”的境界,所谓:“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将雷锋精神切实地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将明礼诚信、爱岗敬业、大公无私等精神真正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雷锋不应该只是每年3月学雷锋月,蜂拥至敬老院给予老人些许陪伴,更不只是简单的观看一些教育视频。学习这种精神便是要将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也许是公交上简单地让座,也许是随手拾起垃圾……我们都是平凡之人,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善举,但任何小善都不应该被我们忽略。
  探索雷锋精神的时代性,争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要研究分析雷锋精神的实质及外延;探讨在新世纪、新时代大学生怎样学习雷锋精神以及如何实践和发扬雷锋精神。有人质疑,便是有人不解,那么就需要有人去解惑。我们自身要理解雷锋精神,然后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这个社会才会更加懂得这种精神。时代的发展毋庸置疑,但我们仍旧能从雷锋精神中汲取养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用行动传播雷锋精神的大能量。
  每年央视都会评选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中有传播当代雷锋精神的。我们宣扬的雷锋精神不再是单一的思想品德,不是刻意穿打了补丁的衣服,补了又补的袜子才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而是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飞跃的今天,我们依然忠于革命忠于党,依然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勤奋踏实。当代大学生更是需要被这样要求的一个群体,用一颗善良的心,去传承雷锋精神,去努力向雷锋精神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