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期:《三峡大学报》

“返乡·陪伴·记录”我们与孩子们共成长

——记莲蓬成长社支教团队


   期次:第443期      查看:90   



  “莲蓬成长社”志愿者团队发起于2013年的9月,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自发自愿成立的公益组织。他们以“与乡村地区孩子共同成长”为使命,旨在通过各种公益探索、实践来关注和支持乡村地区孩子的成长。“莲蓬成长社”倡导大学生志愿者以“返乡·陪伴·记录”的方式,达到“双赢”的公益理念。他们希望通过“大学生就近返乡”,以家乡人带动家乡发展的方式,争取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价值,同时以帮助他人的方式促进自我的发展,实现 “孩子快乐”、“大学生成长”的双赢效果。
  最早的支教活动是“莲蓬成长社‘1407’乡村夏令营”,他们在宜昌市长阳县榔坪镇梓榔坪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活动。在这两周里,孩子们通过与志愿者一起做的20顿午餐,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了如何为家里减轻生活的负担。志愿者们筹备的总值约500元的各类体育器材,在支教期间服务于71名儿童与10名志愿者的体育锻炼,支教结束后被全部捐赠给了双坪小学。同时开展特色课程,锻炼71名孩子和18名志愿者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孩子播种梦想种子,也给20多名小学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启发。这是“莲蓬成长社”第一次以“乡村夏令营”而不是“支教”的名义做的支教活动。
  此次夏令营后,支教团队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了“做最纯粹的支教,办最炫酷的夏令营”的口号,正式以“乡村夏令营”为阵地,开始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新支教”的道路。他们的暑期夏令营活动自2014年至今已经举办了5期,去年寒假还举办了冬令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EV青年”等众多国内优秀支教团队进行了合作、交流和学习,不断地取长补短,引进新的资源和理念,逐步形成了对“支教”的独到见解。他们一直探索着如何用更加有效的公益模式,帮助乡村地区孩子实现快乐成长,如何通过自身行动,"感动一部分人,带动一部分人"参与公益事业,并在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中宣传理念并倡导公益实践,促进参与者的自我成长。
  团队负责人徐晓丽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课程设计。为了让孩子体验上课的乐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他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求设置了相关体验互动课程,其中绘本课程是最具特色且最为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志愿者们利用绘本,将绘画艺术通过讲故事、表演、做游戏等多种体验方式呈现给孩子们,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孩子们的认知当中。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互动和增进感情,志愿者们会挑选一个晴天组织孩子们一起登山。他们会在清晨出发,安排孩子们准备好食物和水,然后开始登山之旅。登山是一场意志力的考验,它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在过程中,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克服路途上的小困难,相互协作,很好地拉近了距离,锻炼了性格。到达目的地后,虽然孩子们都十分疲惫,但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也正契合了“陪伴孩子们成长”的主题。
  社交媒体上,许多人指责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是“垮掉的一代”。其实不然,徐社长告诉我们,每年乡村支教招募队员时,都会收到几百份简历,大家对支教充满了热情。其实大学生并不乏有担当的人,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平台而已。
  今年,“莲蓬成长社”将继续它的“乡村夏令营”之旅。社长徐晓丽谈到本期支教活动招募队员的要求时,说道:“秉持着对孩子们负责的态度,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队员。我希望队员是热心肠的、勤奋的和富有责任感的,只有这样的志愿者才会对活动充满热情,在乡村生活也会很开心。反之,缺乏那颗心的成员去乡村支教,不仅难以适应山上的环境而且容易对孩子们失去耐心”。
  每一次为期三四周的志愿活动,带给志愿者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感动与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对中国乡村教育现状的反思。“莲蓬人”代代相传的精神与信念,引导着每一位志愿者将乡村支教越办越好。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相信,莲蓬团队所努力打造的乡村夏令营对孩子而言,是最好的支教。 (赵博文)